top of page
搜尋
ctfm214

房地產歷史

3.2 物業發展與投資並重:「以低地價成本建造可持續未來」 4562.4 新世界發展:地產為主,多元發展 273早期的城市建設及土地制度4.1 地產市道崩潰的基本原因 158編輯6.1 置地:穩守香港,拓展亞太,進軍內地 4787.7 基匯資本:「舊改之王」 5183.1 地產業的證券化:1970年代地產公司上市熱潮 133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樓價一度下調約30%,但為時短,不足兩季。在各國推出救市措施後,金融體系漸告穩定,樓價又再上升,直到2010年,部分地區樓價已超越97年金融風暴前夕的水平。七、大地產發展商的新動態 5022.1 打造香港新地標:「維港門廊」 4464.1 香港土地供應的困局 412編輯三、特區政府房屋政策的調整及其成效 3354.4 「回購領展」? 353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,嚴格限制香港土地供應,導致香港房地產供求失衡而價格急升,至1997年為止。


樂風夥施羅德資本等外資逾15億收購尖沙咀舊樓 計劃重建甲廈



三、1997年:地產「泡沫」形成 2962010-2020年香港連續10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[4]。根據2020年的統計數據,香港中位數收入住戶平均需要20.8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才能負擔一個住房[5]。1.1 英國侵佔香港:香港地權制度的轉變 23.3 多元化的策略性投資與業務發展 459市區住宅樓價在1995年,售價約每平方米4萬港元,普通市民難以負擔。二、早期的城區建設與規劃發展 154.2 跨境經營:大舉進軍內地市場 4652.3 大型地產發展商的減價促銷戰 326由此可見當時的高樓價已是嚴重社會問題。2.3 新鴻基地產:「亞洲最佳地產公司」 4501997年主權移交以後參見:土地財政(中國)3.1 地產「泡沫」形成的原因 2961.4 第三次升浪:1995-1997年 2543.1 置地:香港地產「皇冠上的明珠」 761841年,根據《英皇制誥》,所有土地馬上皆屬英國皇室所有,稱為官地(Crown land),香港的土地拍賣並不是真的將土地永久出售,而只是出售有期限的使用權(Leasehold),可以稱之為「批地」,而這也確定了現行的土地批租制度,但新界區居民的紅契土地仍保留着清朝政府的地權制度。


1.3 長和系的業務與資產重組 4411955年港府修改建築條例 ,鼓勵新建築物向高空發展,以緩解樓宇供應緊張的困境,樓宇建造高度不再受1903年起實施的普通民房高度以5層為限的規定所限制面對樓價嚴重脫離一般人的負擔能力,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對置業感到絕望。1.4 公屋政策的推出 191香港街道上往往分佈着許多地產中介公司6.7 嘉道理家族:低調的物業投資大亨 496而有觀點認為勾地是近年高樓價的另一原因。四、早期華商在地產業的發展與經營方式 361.2 1970年代中至1980年代初的地產熱潮 1128.2 中國海外發展:全國性地產大集團 522中資地產集團在香港的發展 5201.1《中英聯合聲明》關於香港土地契約的安排 240而在此之前,若要興建高出5層的樓宇,得報港督和行政局審批核准,在20世紀50年代初,香港超過5層的高樓還只有寥寥10多間。三、1980年代城市發展模式和公屋政策轉變 2132.1 1953-1957年地產業發展的原因 68勾地是香港特區政府現行拍賣政府土地的一個途徑,此制度在亞洲金融危機後(1999年)推出,在當時,它與另一傳統的拍賣官地機制「常規賣地」同時施行。這個時期的香港持續快速發展,香港房地產市場達到高潮。2.1 「維多利亞城」的建設 152.1 地產業的內部結構及其演變 5384.5 土地與房屋供應的最新政策重點 4301.3 廉租屋邨的建設 189


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コメント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